九十年代农家记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分卷阅读4(2/2)

    “小妹妹,本埠1毛,外埠2毛。要寄哪?”阿姨耐心地说。

    “我要寄五封信,给我五个外埠的,谢谢啊!”唐梅从裤兜里掏出一块钱,递给阿姨。

    “给,拿好了,小妹妹,要买明信卡吗?一块二一张,可好了,寄给朋友都不错。”阿姨极力推销。

    “不了,今天没多带钱。”唐梅不好意思地说。

    “没事,你回头跟同学说说,有新到的明信卡,有需要再来。对了,还给父母说下,有集邮册,180元,200元一本。”阿姨说到。(明信卡,集邮册价格沿用四川1995年价格。)

    “好的。”

    唐杏站在一旁,用竹签粘着浆糊往邮票背面薄薄涂了一层。小心贴在信封右上角框框处。晾干,扔到邮箱里面去。走到订阅架边,把报刊翻看起来。有杂志,有报纸,有书等,五花八门的。唐梅干脆坐下来,拿出笔纸,逐个抄起地址来。抄完地址,随意翻了翻,看到奇闻异事就停下看看,名人轶事也瞧瞧。

    邮政局陆续地有人来办理业务,唐梅也坐不住了。跟柜台阿姨打声招呼,出门骑车回家了。

    …………

    自从投稿后,唐家四姐弟隔三差五地跑学校收发室。

    连校长都认识唐家四姐弟了,他好奇地问“你们怎么老跑收发室,咋回事啊?”“校长,我们投稿了,都不知道能不能发表。”唐梅回答道。

    “哦,投稿?不错,不错,要是能发表,学校给你们奖励。”校长笑眯眯地看着最小的阿金说。

    “校长你说的啊!”阿金说。

    “嗯,我说的,说话算话。”校长说。

    …………

    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学期末,两封厚厚的信姗姗来迟地到收发室了。校长直接开广播“唐梅同学,请到收发室领信件。”

    唐家四姐弟听到了,阿金跑着过去。姐仨分别从各自的教室走过去,步履匆匆,带着几分悦雀。

    等到了门口,先一步的阿金早已经拆开信封了。手上拿着报纸,翻来覆去地找姐姐的名字。抬头看到姐仨,对刚跨过门口的姐姐说“太慢了你们,两张报纸,快来找在哪里?”

    “就你急”唐桃说。

    “好,你们不急,我急,我还等着挣钱买自习车呢!”阿金回道。

    大姐唐梅接过报纸,一目十行地一扫而过,一下就找到了,文章边幅不大,成人手掌大小,字数在1千多字左右。“看在这里”,唐梅手指指着,大家伙围过去,唐梅两个铅字显得很夺目。唐杏笑哈哈地,透过这两字,她看到的是钱,是姐姐们的学费,是姐姐的未来。

    “小家伙,要什么奖励呢?”校长笑眯眯地问阿金。

    “随便校长你,要是有物质奖励也不错。”唐杏抢着回答。不怪唐杏贪钱,实际是她知道,姐姐们需要钱,否则无法继续学业。

    校长想了想,说“钱倒没有,不过可以给你们申请贫困生资助,免教育附加费。”

    唐杏四姐弟听了都很高兴,连说“好啊好啊”

    当时除了要交学费,还要交附加费。按户口簿上人口算,一人几十块钱。唐杏家就得交两三百。好大一笔钱,能省下来,也是件让人兴奋的事。

    另外一篇发表的作文是唐桃写的,篇幅不大,才八百字左右。稿费按照字数来算,不同报社给出的稿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