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能够成长到今天这样的高度。她眼中的光彩,她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的气质,在告诉人们,为什么她能撑起影后的这个名号。”
“……抛开演员来说,从剧情本身而言,《暗恋桃花源》即使时隔多年,也依旧拥有撼动人心的能量。《暗恋》与《桃花源》的悲喜对比,两个剧组不断的争吵,场面混乱,营造这种乱无疑是想从乱中寻找一条线索,将“悲”藏在“喜”中,让“喜”中暗存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入现代人的心脏,将“悲”很自然地嵌进接受者的心灵世界。这样的矛盾和交错,是这部话剧经典的原因,而查老师在细节处的改编,变动结构,使得这份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也更加让人难以忘怀,这一点又是我对这出演出满意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两出话剧轮流争演的间隙,舞台之上,总出现一个神情恍惚、口口声声呼喊着“刘子骥”的女人。这究竟是可有可无的闲笔还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一笔,不如回忆一番《桃花源记》的结尾部分——“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刘子骥,作为“桃花源”这一精神追求境界的人格化,可遇而不可求,望梅生津,饮鸩止渴,人们也不过是用这样的方式,用幻想去获取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罢了。”
“……现实太过残酷黑暗,而幻想世界美好又诱人,人们自欺欺人地构造出完美的虚幻,去勉强维持内心的平静和超脱。云之凡是江滨柳的“桃花源”,春花是袁老板的“桃花源”,《暗恋》话剧,是老导演的“桃花源”,刘子骥是精神恍惚女人的“桃花源”,对于“刘子骥”,对于“桃花源”的苦苦追寻,自古及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找不到,也还是要找,《暗恋》也好,《桃花源》也罢,两者都不过是从古至今,人类本性的一种故有纠结罢了。”
这次的博客是罗乙少见的通篇都是溢美之词的剧评,反倒让底下兴冲冲跑来准备喷上一喷的粉丝们不好意思了。再三确认过这篇剧评确实出自罗乙之手后,不少昨晚看过公演的观众们都点了赞,表示认同。还有不少粉丝们都把这篇剧评转载到了微博上,因为盛繁的热度,很快就被不少大v注意到了,抱着蹭热度的心态也转发到了自己的首页,让越来越多的网友们看到了这篇影评。
话剧不比电影,不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