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钻过,金黄色的海浪翻涌之间,几座黑瓦白墙的徽州宅子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若隐若现。
卧铺晃晃荡荡的,历史系学生林弥川昨晚睡得并不好,早早地就起来,趴在小桌子上研究《中国通史》的小作业:试从民族特性、机构设置等方面分析,元朝将领叛乱多于其他王朝的原因。
罗嘉拍拍她的肩膀:“出来玩嘛,不要这么用功了。”
罗嘉是艺术系学生,趁着小长假来江西写生,而弥川就顺便跟着好友一起来踏青了。
“我们出来写生,住宿条件都很艰苦的。”临走前罗嘉这样警告过弥川。
不过弥川完全不怕,因为住得再差也比随时没命好啊……要知道她前两次出行,一次去张家界,一次去西安,哪次不是差点把小命送了?所以这一次弥川感到分外的轻松。
“各位乘客,景德镇车站到了。”
两个女生收拾了行李下车,看见一群背着画架的学生经过,正叽叽喳喳地在说话。
“婺源人好多,取个景都难!”
“早知道就去瑶里了……”
出门打了车,两人异常默契地说:“去瑶里吧?”
出租车疾驰在景德镇的街道上。如今这座小城如同任何一座现代化的普通城市,街道、行人、交通信号灯……唯有路边的青花瓷路灯灯罩彰显出了一种不同的文化积淀。
大多数人都知道“cha”的意思是瓷器,却少有人知,“cha”的发音来自于景德镇的古名“昌南”二字。
这个有着绵长历史的小镇,因瓷器而驰名,宋朝皇帝赐字“光致茂美,四方则效”,其便极荣耀地随着皇帝当年的年号,叫做了“景德”。
司机很健谈:“你们从上海来?”
“是啊。”
“现在油菜花长得正好呢!而且瑶里啊,遍地都是古瓷窑,要是眼光好,还能淘到古董呢!”
瑶里,古称“窑里”,隶属浮梁古县,如今是一个安宁且美妙的小村落,一条小溪将村落分为两处,溪畔有水车哗啦啦地转动着。
春色三分,一分流水,一分浮渡,还有一分,或许便是柔和的心境。弥川和罗嘉随意地走在小镇的路上,小淘仔从一路颠簸中醒了过来,小小的前爪捧着玉米肠,在口袋里探头探脑。
虽然都在徽州,可是与挤满游客的婺源不同,瑶里小镇略有些闭塞,游人极少。她们沿着小村落里的那条蜿蜒溪流走了很久,最后在一座徽式宅院前停下了脚步。
黑瓦白墙,庭院深深,门锁亦是紧落的,却见旁边挂着一块牌子:浮梁瓷局住宿。
“就住这里吧?”罗嘉兴奋地停下脚步,“从这里取景,画出来的画一定完美!”
林弥川同学纯粹是来打酱油的,自然没什么意见,于是她们敲了敲门。
等了许久,厚实的漆木门背后终于有声音传来。
一个年轻人站到弥川面前。
因为背着光,她看不清他的长相,却听到他不甚标准的普通话:“什么事?”
“我们想住宿。”
年轻人侧过了身,示意她们进院。
借着此刻柔和的光线,她们看到了他的五官——竟是异常明秀的少年,叫人想起徽剧中的小生,唇红齿白,俊俏标致,惊艳之间,仿佛擦落了锈渍,碎慢了时光。而那双黑幽的双眼,像是有魔力一般,将周围的一切光亮、岁月都吸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