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四目道长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百四十二章斗法(2/2)
宝。

    虽然论起底蕴,一粒黄粱米不及紫阳钟,但九粒合一,却能稳稳胜过。

    定阳真人脸色不断变换,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双手变换几个法诀,身体瞬间拔高,眨眼间化作数百丈,而后化作一团巨大的紫金灵光。

    这光芒向纯阳玉如意一扑,后者仿佛吞下了‘十全大补丸’,瞬间距离的震动起来。

    ‘嗡’的一声,纯阳玉如意挣脱了单粒黄粱米的束缚,仿佛出海的蛟龙,灵光愈发强盛,展露出来的威势更是节节上升。

    徐君明看在眼中,心中暗自戒备之余,眼神中也透出期待。

    修行者最强的攻击手段,就是元神与本命灵宝合二为一,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把双方的实力结合起来。

    其威力惊世骇俗。

    “徐真人,再接我一剑!”

    伴随着震动天地的声音,数千丈之巨的赤金色长剑,仿佛巨山倾倒,带着令人绝望的压迫力,以及犀利无比的剑气,疯狂的朝徐君明斩落。

    刚烈的飓风和沉重无比的压力,笼罩徐君明周身,若是换个金丹修士,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只怕早就被震死了。

    但除了让徐君明的法袍更贴合身体外,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也罢,便让你彻底死心好了!”

    一粒粒黄粱米从丹田飞出,仿佛一只只萤火虫围绕着徐君明上下飞舞。

    徐君明伸手一指。

    “落魂钟!”

    黄粱米瞬间消失,一只丈许高大的土黄色大钟出现在徐君明头顶。

    没有黄钟大吕般的声音,只是一重无形却强悍之极的波纹,闪电般散开。

    元神配合纯阳玉如意化作巨剑的定阳真人,只觉‘嗡’的一声,整个元神仿佛被巨锤砸了一下,法力、神魂、灵宝都失去了控制。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才清醒过来。

    感受着元神中隐隐的痛楚,以及不远处衣袍飘飞,负手而立的徐君明,神色变得暗淡下来。

    他明白,对方已经收下留情了。

    否则,他的元神将被那神秘的灵宝镇成碎末。

    伸手一招,飘在不远处的纯阳玉如意和紫阳钟飞入掌中,消失不见。

    “多谢徐真人手下留情,这场斗法,我…输了。”

    徐君明微微点了点头。

    定阳真人果然不愧是一派掌门,拿得起,放得下。

    “既如此,本尊便告辞了。”

    “等等。”拦住徐君明后,“刚刚真人所用灵宝之名可否见告?”

    “此宝名为‘一梦黄粱’,乃是我本命灵宝!”

    话落,徐君明身影逐渐模糊,然后消失不见。

    “一梦黄粱!好强的灵宝!”

    叹了口气后,定阳真人摇了摇头,也跟着消失了。

    大战消止,留下的确是无尽的惊叹。

    “元神真人果然不愧是此界最强者,举手投足间,足以摧山拔岳,开江分海!”

    见过徐君明的灵州城城隍沈必叹道。

    “要是我等也有这样的修为就好了。”

    旁边的鬼将羡慕道。

    其余人听到也认同的点了点头。

    更高的修行境界是所有人向往的,但元神修士却不是人人可以成就,天劫一关实在太难了。

    风火雷三劫,二十七道难关,挡住了天下间九成元婴圆满的修士。

    “真人饶命!”

    所有人都沉浸在元神修士的强绝实力,羡慕、嫉妒,甚至是惧怕中的时候,惨叫声传来。

    不过,很快就消失了。

    “好似是微山湖中那头猪婆龙妖的声音!”鬼将道。

    沈必点了点头。

    微山湖虽然距离灵州城有上百里,但在修士,尤其是元婴修士眼中,这点距离几乎顷刻便到。

    所以,两家称得上邻居,彼此非常熟悉。

    而且前些年,微山湖上的猪婆龙妖还共打过这里,不过被沈必带着自己的鬼军击退了。

    “是徐真人。”

    想起徐君明问自己的事情,沈必的语气很坚定。

    “徐真人为何会斩杀那妖龙?难道那斯还敢招惹元神大修不成?”鬼将疑惑道。

    “给它十个胆子也不敢招惹元神大修,不过徐真人不同于其它元神大修,嫉恶如仇,杀伐果断,如今碰到那妖龙,当然不能留它继续活着危害百姓。”沈必道。

    鬼将点了点头。

    “这下好了,没了微山湖的掣肘,我灵州城隍也没了一大威胁。”

    “是啊!徐真人果然不愧是修行界前辈,仁心侠胆,令人钦佩!”沈必叹道。

    “我要是能拜入他老家门下学道就好了。”鬼将憧憬道。

    “你?还是算了吧。传说,当年在大永中州城外,真人设阵考验,整个大永的修士去了近百万,结果只有一人入的真人法眼,被收为弟子。由此可见真人收徒之严苛,你我这样,连肉身都没有的神道修士,就算去拜师,真人也不会收。”

    说罢叹了口气,拜师何尝不是他心中的终极梦想。

    不过比起粗枝大叶的下属,他更有自知之明。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