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从改变开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71章 笔试结束(二合一)(2/2)
世纪,数学这门学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在这23问中,一共得到承认,并全部解决的有17个。

    还剩下足足6个问题,并未得到完整的解决。

    由此可见,时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它只是必要因素罢了。

    就像费马大定理,可是历经了300多年的沉淀,最终在1995年,才由怀尔斯解决。

    陈舟微微有些感慨的看着这些问题后面的论述。

    这些问题的存在,其实早已超越了问题本身的意义。

    在这些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所诞生的新的数学工具,研究方法,甚至比某些问题还要重要。

    像“某些数的超越性的证明”这一问题。

    早在1929年和1935年就分别被几位数学家独立证明了其正确性。

    但是关于超越数理论的研究,却远远未完成。

    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了超越数理论的一部分。

    还有“素数分别”的问题。

    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以及孪生素数问题。

    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但在解决这些猜想的过程中,无论是得到的三素数定理,还是对筛法的重要改进,都是对极其重要且难得的成果。

    握住鼠标,滑动滚轮,陈舟把这23问中尚未解决的6个难题,再次梳理了一遍。

    倒不是他打算从这6个问题中,就挑一个作为课题研究了。

    而是,他希望从中获得一些方向。

    然后,再向这些真正的难题靠近。

    而且,系统任务每次都是只指引一个方向,所有的东西都得靠陈舟自己来。

    所以,陈舟就打算确立一个系统的课题研究思路。

    从课题的选题开始,到之后的每一步。

    他打算逐渐养成,或者说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这也是陈舟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毕竟,从上次的任务来看,系统所奖励的经验,最终还是看的课题价值。

    那当然要一步步深入咯。

    陈舟做完笔记,便又搜索了一些相关文献和类似的内容。

    把这些全部做完,陈舟伸了个懒腰。

    瞥了眼时间,已经10点多了。

    刚奇怪,怎么杨依依没有来催觉消息。

    就听到手机震动了一下。

    陈舟拿起看了一眼,杨依依发过来的。

    【开心,该睡觉咯,要乖哦,嘻嘻。】

    看着消息,陈舟微微一笑,手指快速点击,回了一条。

    【嗯,那开心的依依,我们睡觉吧……】

    刚发过去,杨依依就回了过来。

    【嗯嗯,晚安。】

    陈舟:【晚安。】

    第二天,3月22日,周日。

    上午9点进场,9点半考试。

    个人赛第三个科目是几何与拓扑。

    杨依依考完这个科目,她整个笔试阶段,便结束了。

    下午的最后两个科目,她是都没有报的。

    对于几何与拓扑的试卷,陈舟倒是眼前一亮。

    这试卷出卷人不错,卷面整洁,题目很短。

    看着就很舒心嘛……

    第一题是关于球面的积的问题。

    陈舟抬笔计算,思路清晰,计算严谨。

    没花多少时间,便搞定了第一题。

    然后是第二题。

    三维流形的证明题。

    流形在数学中所描述的就是几何形体。

    第二题解决,到了第三题。

    关于无边界光滑流形和向量场的问题。

    没多大难度,陈舟敲定思路后,就把解题过程写在了试卷上。

    第四题则又回归到了曲面问题,根据平均曲率,证明标准球。

    很快,搞定!

    第五题,关于黎曼流形,也就是黎曼几何问题。

    这题,陈舟稍微多看了两眼。

    倒不是因为题目。

    而是和昨天考分析与偏微分方程中的希尔伯特空间一样,他感兴趣的是黎曼几何。

    和昨晚陈舟查找文献,查找方向一样。

    随着系统新的任务发布,他参加丘赛的目标也更多的是为了找方向。

    上午,陈舟和杨依依提前交卷后,和昨天一样,两人一起回了燕大。

    下午杨依依打算去找教授,再跟进一下力学那个课题的事。

    而陈舟在宿舍午睡了一会,便又赶往晨兴数学中心。

    下午2点半,个人赛第四场考试,代数与数论开始。

    这张试卷,陈舟吐槽了许多。

    首先和其它科目不一样的是,这张试卷不是6道题选5道题。

    它一共只有5道大题。

    和团体赛的试卷也不一样。

    但是,它的5道大题,每一道至少都有4个小问组成。

    嗯,第3题倒是3个小问,但是第3小问里,还有4个小小问……

    也因此,这张试卷,是陈舟考了这么多科目里最多的。

    5道题,整整打印了3张a4纸……

    还有一点,令陈舟忍不住吐槽的是,这张试卷的开头也和其它试卷不一样。

    这张试卷的开头有一句劝退的话。

    【这个160分的试卷,只是为了测试你知道多少,而不是不知道多少,你不需要完成所有的问题,你只需要尽你所能。】

    陈舟觉得至少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我们出这张试卷,就是为了拔高的,你不会做是正常的,只要尽力就好。

    另外一层是,你需要确定你会这道题,再去解它。

    不会的就不要乱写了,我们出了这么多题,就不要耽误我们的阅卷时间了……

    陈舟微微摇头,来参加竞赛的考生,肯定都是想尽可能的拿分的。

    这试卷前面的这段话,着实太不友好……

    陈舟不太理解这段话的意义,只能把它归类于,可能这也是考试的一种方式吧……

    左右看了看,陈舟果然就看到几个情绪有变化的考生。

    收回目光,陈舟理了理思路,开始答题。

    这张试卷主要就是交换群、正交复矩阵、复矩阵空间、素数问题、唯一因子分解域等问题。

    对于其他人可能会很难,但对于陈舟来说,这些不过是对他所学知识的一个普通检验罢了。

    对于试卷开头那句话最好的回应,便是拿下这张试卷的满分!

    等到陈舟交卷,离开1308教室时。

    教室里,本以为自己已经习惯有个人一直提前交卷的考生们。

    此刻,却又心情复杂起来。

    这张试卷,是他们这两天考试以来,最难的一张。

    下午5点,考试结束。

    陈舟和赵琦琦三人会和,又去了昨天的那个馆子。

    只不过,除了陈舟,赵琦琦三人的食欲貌似被下午这场考试影响了。

    陈舟想了想,倒也没出言安慰。

    这种被考试影响心情的事,安慰是最没屁用的。

    下午6点半,个人赛最后一场考试,也是丘赛笔试阶段的最后一场考试。

    应用与计算数学,开始考试。

    这个试卷其实主要还是对数学应用方面的考核。

    包括线性模型、数值拟合问题等。

    虽然不是陈舟擅长的东西,但有上一次upc竞赛所积累的经验,处理起来,倒也得心应手。

    晚上9点。

    已经等了好一会的陈舟,终于看到了赵琦琦、朱明理、李礼三人的身影。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