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激情年代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14、驻京办(2/2)
    就跟崔新互相使个眼色,跟着大爷到厨房了。

    这套大宅院有两个厨房,老牛他们驻京时都时不时自己做饭吃。

    李大爷也一日三餐在这里,顶多宅院有人看守时,他才会回自己郊区的家里待几天。

    童建国一看厨房里,李大爷果然没少做饭。

    锅贴和小米粥都足够三个人吃的了。

    还准备了醋和蒜泥儿。

    “怎么样?大新?委屈你了啊。”

    “委屈啥?挺好的啊。”

    三个人就在餐厅里吃起来。

    李大爷的手艺还真是不错。

    做的是猪肉馅儿的锅贴,可惜肉太瘦了,不够香。

    李大爷似乎看穿了童建国和崔新的心思。

    “可惜啊,我到门市晚了点,没买到五花肉,只剩下瘦肉了。”

    这会儿肥肉比瘦肉受欢迎,人们都挑肥肉买。

    正所谓挑肥拣瘦。

    可这会儿人瘦猪也瘦。

    人粗茶淡饭,猪吃糠咽菜。

    长点肥肉的猪就成了奇货可居。

    崔新带来的好消息令童建国肚里的石头落了地。

    吃完饭,陪崔新在周围转了转,天完全黑下来才回到驻京办了。

    躺在红木大床上翻看奏折、圣旨。

    老牛跟童建国一样,也是这方面的二百五。

    不知在哪个废品收购站弄回来一麻袋的这种破玩意儿。

    基本都是清朝留下来的。

    虽然时不时有点之乎者也之类语法,童建国也大概能看得懂。

    尤其雍正批阅的奏折、下发的圣旨都活泼生动,大量使用口语,甚至有东北口音。

    比《水浒》、《西游记》都浅显易懂。

    读起来妙趣横生。

    第二天一大早,童建国就赶往崔新他们学校。

    童建国倒想叫一辆出租车,可叫不来啊。

    这会儿首都的出租车只为外国人,或者达官贵人服务。

    就挤着公交车来到定福庄崔新他们学校。

    刚到学校门口就看到崔新了,冲童建国使劲招手。

    两人走进学校,来到老师办公室,曹老师也已经在等候了。

    “这位就是小童吧?”

    没等崔新介绍,曹老师立刻伸过手来。

    “曹老师好!”

    “小童好,咱们是老乡啊。”

    “是啊,是啊,我老喜欢听你们铁凌人说话了。”

    “是吧?比较逗,哈哈!”

    寒暄几句,三人就上路了。

    一起挤公交车,一路闲聊着。

    “小童,你不简单啊。”

    “哪有……”

    “现在的国内企业鲜有你这样有市场意识的。”

    “只是胆子比较大而已……”

    “你在辽省电视台的广告我也看了,效果不错吧?”

    “相当不错。”

    “嗯,我也觉得应该不错。”

    “所以,我觉得央视效果应该更好。”

    “是啊,毕竟全国人都能收看。”

    “而且性价比挺高的……”

    “哈哈,果然是生意人!”

    “咱们能想到,别人恐怕也能想到。”

    “未必!像你这么有前瞻意识的企业家眼下是凤毛麟角啊。”

    “唉,但愿吧……”

    很快,童建国的担忧就变成了现实。

    到了央视,找到相关负责人一问。

    新闻联播后的六个广告时段全都卖出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