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激情年代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074、小孩子的包包(2/2)
人大张旗鼓地生产起来。

    天气渐冷之前,童建义的“豪宅”也正式投入使用了。

    他们一家三口,还有倪彩霞、耿俊锋都搬了过来。

    耿俊锋转入光明小学六年级读书。

    1982年以后,小学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了。

    等过了1983年以后,中学也将由原来的五年制改为六年制,分成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小学、中学都分别增加一年了,童建国以为幼儿园的课程会更少、更简单点。

    结果却发现宝贝儿们的书包越来越大了。

    童建国三个宝贝儿,老大童安南是79年上半年生的,老二童筝和团团都是80年下半年生的。

    80年代以前,幼儿园和托儿所是两回事。

    托儿所美其名曰就是收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孩儿的。

    幼儿园的孩子则多少有点自理能力,可堪造就。

    80年代以后,幼儿园就越来越复杂了。

    有托儿所,有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

    童建国的三个宝贝儿刚开始只背一个小小的军用书包,带的也大多是吃的、玩的。

    现在,老大安南已经升入中班,童筝和团团也进入小班了。

    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小书包,眼瞅着一天天鼓起来了。

    老大安南还额外背着个军用水壶。

    幼儿园的其他小孩子都背茶缸。

    拴在书包搭扣上,跑的时候叮当叮当响。

    可赵君嫌茶缸不卫生,也不保温。

    就让安南背着军用水壶,和弟弟妹妹们一块儿用。

    “妈蛋,真不轻啊……”

    一大早,童建国送三个宝贝儿上幼儿园时,拎了拎他们的书包感叹道。

    赵君不以为意:“别家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啊。”

    “太重了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不会吧,咱小时候不就这么过来的吗?”

    “你上幼儿园要背书包啊?咱背书包都多大了?”

    北方孩子都是8岁上学,像赵君他们部队大院孩子略早点,也是7岁。

    可现在的孩子,三四岁就背上书包了。

    上学之前有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

    孩子将来要是不厌学都属于天赋异禀那种了。

    还美其名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80后真是悲催的一代。

    刚上学赶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风潮。

    上大学时赶上扩招。

    毕业了,已经不包分配了,还赶上了第一波灭世大疫。

    等若干年后,人到中年,孩子不大不小时,又迎来第二波灭世大疫。

    “不行,我的宝贝儿不能像别人那样。”

    “别胡说八道!赶紧走吧!”

    赵君直向童建国使眼色。

    童建国是小孩子脾气,动不动就在孩子面前口无遮拦。

    赵君怕影响到管教孩子,背地里没少跟童建国急。

    她还以为童建国长记性了,结果还是这副德行。

    童建国一边把三个宝贝儿扶到车上,一边念叨着:“嗯!过几天爸爸就给你们换新包包!”

    “好啊!好啊!粑粑要有新包包咯!”

    三个小家伙欢快地手舞足蹈。

    其实,童建国才没有口无遮拦呢。

    制作小孩子专用书包早在他的议事日程中了。

    最近也已经开始正式运作起来。

    </br>

    </br>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