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爷,您就帮我一回吧,她可是三七的大恩人,若不是她,我和秦姑娘也不会“沈三七低着头,满脸通红。
展昭狠狠瞪着他,真想把他绑起来,饿个三天三夜,再拉他走上十万八千里,让三七成二瘦。
“你还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想起这二十多日来,三七与他共同进退,立下不少功劳,展昭又好歹忍住了心头怒火。
“您放心,不该说的,我绝不说,更没把您的身份告诉她,三七咋会是忘恩负义之人?”沈三七连连摆手道。
展昭恍然大悟,沈三七今日的一言一行,定是那丁丫头教的,这倒是激起了他的傲气,让对方知难而退,这种事情他驾轻就熟。
“走。”说走就走,展昭一撂被子,起身披了裘衣,便要出门。
“三少爷,您答应了?我就说您是个痛快人,我三七保证,您要是穿着我这身衣裳去,那丁姑娘,立马投怀送抱,以身相许,说不定今晚便洞房花烛,春宵一刻值千金”
三七站起,边笑边拍着身上尘土,借故展示他身上这套从前展昭穿过的衣裳,哪知迎来的却是对方如刀凶狠的眼神,顷刻间,他自觉双眼一痛,竟产生了种错觉。
——三少爷会放雷,劈人双眼。他揉了揉双眼,到处一看,才松了口气,原来他没瞎。
他想起在沈门一直有个传言,说的是这位展三少爷从小不近女色,却与沈二当家沈仲元走得忒近,两人有层特殊关系,难道
沈三七站在原地,傻傻地瞧着展昭,一时想得出神,突然“卟”的一声闷响,三七摸了摸脑袋,却发现冠帽不知何时盖在头上。
“脑子里都在想什么?你到底走不走?”展昭的声音不大不小,却直透双耳,彻底打断了沈三七的思绪。
“三少爷,您哈哈哈”
展昭眼中闪过顽皮一笑,刚才正是他顺手拿起三七的冠帽,精准无误地投盖在他头上。
沈三七走到镜前正了正衣冠,却见头上隆起的大包甚是扎眼,轻轻一碰,疼得慌。
“三少爷”三七一脸苦恼地指了指额头。
展昭向来雷厉风行,今日碰上这个扭扭捏捏的沈三七,心里十分窝火,转念一想,又乐了起来,他抱着手瞧了三七一阵,闷声道:“坐下,别动。”便从行囊中取出易容器具和材料。
“三少爷,您真是机智灵光,妙笔生花,就知道您有办法”三七放心地让展昭为他易容,三少爷的易容术不下于二当家沈仲元。
“你可以合上双眼睡个觉,得有时候。”展昭闷声道,三七知道三少爷做事忒认真,一定不负所望,便乖乖闭上眼靠在椅上,还打起鼾来。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展昭一拍三七肩膀道:“大功告成。”他表面严肃认真,心里不知笑了多少回。
沈三七一抹口水,揉了揉眼睛,一瞧镜子,脱口而出道:“寿星公?”
只见他整个额头向前凸出一大个包,在夕阳照耀下铮亮泛光,尤其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寿星公。
——————
冬至的傍晚,华灯初上,平日热闹的街上,今日行人渐少,灰蓝的天空下起了纷纷白雪,在这团聚的节气里,走在整洁的街上,有种说不出的孤独冷清。
沈三七带着展昭,来到松江一带,漫步在略为隐蔽的街巷里,左兜右转,每走几段路,三七便要拿出地图瞧瞧,展昭一声不吭地跟着他走。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不远处,传来一阵悠扬婉转的缓缓吟唱,声音娇滴稚嫩,宛如唱者是位七八岁的女童。
歌声旋律灵动,似即兴而作,不张扬显露,却透出了真挚烂漫。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琵琶声起,歌声一改悠扬格调,显得俏皮活泼。
这首汉乐府民歌在江南一带耳熟能详,正是孩童们玩耍的歌谣,这清新俏皮的歌声,立刻唤起了展昭深藏心底的童趣,一股熟悉的暖意由然而起。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
琵琶声落,萧音奏起,调律一变,唱起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旋律竟与沈三七唱的一样,但合着诗中意蕴,唱腔音调略有所变,仿佛刚才唱者年长了几岁,懂了忧愁,歌中满含对江南的思念。
二人心领神会,歌者便是丁家的月华姑娘,展昭带着沈三七寻歌踏履,兜兜转转,来到一条颇为古色的街巷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围炉而聚,美酒佳肴,挚友相邀……大雪纷飞的冬日,凛冽刺骨的寒风中,听到这首温暖如春的诗歌,二人倍感温馨,正在此时二人来到了一小宅前,歌声正是从里传出。
沈三七迫不及待地敲了敲门,大门轻启,一位中年女仆出来,对他们躬身作揖。
“三姑娘久候多时,请随奴家去。”二人随着女仆穿过大院,来到屋外。
沈三七在展昭进屋一刻,回头低声道:“三少爷,为了圆您身份,我说您是劳公公”
“嗯?”展昭一时没回过神,三七又喃喃道:“宫里来的”说完,以生平最快之速溜进屋里。
——太监?好你个沈三七!
展昭窝了一肚子火,没好气地掀起门帘,缓缓进屋,随后听见一声温婉呼唤,一位粉衣少女正对他盈盈下拜,作了个万福。
“月华见过老公公,该是,劳公公”
她缓缓抬头,与展昭四目相对,一旁的沈三七看着他惊愕的神情,终于松了口气,暗忖:三少爷,终究还是喜欢女人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