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要拿你是问的!文丽,倒酒!”
    文父一身的书生气,温文儒雅,不太爱说话,倒是有着这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
    他很温和的笑着举杯道:“小林师傅,初次见面,我借李白的一首诗,先敬你一杯。
    有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小林师傅,不必客气,就当这里是自己家。便是喝醉了,我这里也有地方睡!”
    林放早就看出来文家当家的是文母,文父这个家里唯一的男人,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他万万没想到,这位爷不开口也就算了,一开口就是王炸。
    文父这是打着要灌醉他的心思,提前给他打了个预防针!
    该说不说,咬人的……那什么果然是人狠话不多!
    林放赶紧端起酒杯,把杯子放的比文父低一些,跟他碰了碰,道:“大爷,我酒量浅,要是没能陪您喝高兴,您多担待着点儿!”
    等林放把酒干了,文丽给他倒上第二杯。
    文父接着又道:“小林师傅,王维有一首诗叫做《送元二使安西》。
    全诗听着不是很应景,我只提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需得喝好了!”
    林放听的冒汗。
    他三世为人,上过两次大学。
    自认为也算是有文化的。
    可跟人家这文化人比起来,他感觉自己学的东西,全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好嘛,真就一诗一杯酒!
    这唐诗三百首下来,岂不是真就要会须一饮三百杯?
    林放想想都觉得有些害怕。
    他担心,文父当真是个海量,他在文家喝翻了这算怎么回事?
    林放喝了第二杯,就已经忍不住开始想辙。
    还没等他想到办法,文父又举起了第三杯酒道:“小林师傅,李白还有一首诗。
    名字比较长,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它的头四句说的好: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这喝酒,他得找对人。人对了,杯杯俱欢畅。
    小林师傅,你就是这个对的人啊,来,共饮!”
    “好!好!好!”
    林放勉强笑着,把第三杯也给干了。
    好家伙,坐下来到现在,一口东西没吃,六两白酒给干了下去!
    要说文丽也是实诚!
    看到二两的杯子那么瓷实,居然每一杯都给林放倒的满满登登的。
    就算林放有一副完美基因成就的身子骨,也抵不住这三杯急酒的激荡。
    他多少有点上头,脑子也跟着不是很清晰起来。
    好在完美基因的好处就是代谢够快,林放感觉自己只要缓缓,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就是,这接下来的酒,可不能再喝这么急了,不然,说不定真会翻车。
    林放左思右想,感觉自己确实不能这么喝。
    真要是醉倒在文家,多少有点不像话。
    要是一不小心再说两句醉话,把某个女人的名字叫出来,那乐子可就大了!
    林放已经准备作弊了,实在不行的话,把酒给挪进空间里!
    不想,这个时候,文母瞪了文父一眼,道:“她爸,你这是干嘛!
    让你把小林师傅陪好,可不是让你把他灌醉!
    来,小林师傅,尝尝这个,这鱼是文秀的拿手菜,味道很不错的!”
    林放从善如流,赶紧夹了一块鱼肉放进嘴里。
    他看得出来,这鱼是炖了很长一段时间的。
    或许,他没来之前,就已经下锅了。
    让林放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这鱼居然吃起来并不松散,紧实而又鲜嫩,味道相当不错!
    作为一道家常菜来说,文秀就凭这一手,出去开个东北特色炖鱼,那是决计不愁没生意的。
    林放不是东北人,尝不出来是否正宗。
    但是,他以自己川菜大师的厨艺判断的话,这道菜,文秀做的已经能赶上何雨柱了。
    当然,文秀赶上的是以前的何雨柱,而不是现在接近完全体的何雨柱。
    在万师傅的极限压榨下,短短几个星期的时间,何雨柱的厨艺突飞猛进,已经接近林放了。
    “好吃,味道真好!”
    林放把鱼肉咽下去,赞道:“咸淡合适,鲜香可口,味道鲜美,肉质鲜嫩。
    要是配上大米饭,就这条鱼,我能干下去三大碗!”
    “米饭啊……”
    文母扭头望了文丽一眼,笑道:“我们家平时很少蒸米饭。
    也就是文丽爱吃米饭,她回来的时候,我们才会蒸上一些。
    文惠,去把米饭也端上来。”
    “别!别!”
    林放赶紧拦住,笑着解释道:“大妈,您再这么客气,我吃两口饺子就滚蛋!
    我没别的意思,就是这么一说。真要说到吃,那我最爱吃的只有饺子!
    老话说的好,好吃不过饺子,坐着不如倒着!”
    文丽听到林放说起“好吃不过饺子”的时候,心头一跳,差点没跳起来捂住林放的嘴巴。
    等听完后半句,她才长长松了口气。
    没想到,她回过神来才发现,文母正在盯着她,看她的眼神意味深长。
    文丽心头又是一跳,做贼心虚的就低下头去。
    下午的时候,她妈跟她说过的一番话,再次浮上她的脑海。
    “丫头啊,听你说完你和小林认识的经过,我很担心你啊!
    你看你,说起小林,满眼是光,你已经陷进去了!
    小林这孩子,长得一表人才,工作很是不错,又比你年轻好几岁。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我都不觉得,你们能走到最后。
    就算我同意你离婚再嫁,你也如愿嫁给了小林。
    你有想过以后吗?舌头根子压死人啊丫头!
    别人看到你们两个走在一起,谁见了不嚼两句舌头?
    就算你能扛得住,你能保证小林也能扛得住吗?
    丫头,你已经错了一次,我不希望你再错第二次!
    你要是愿意听妈的话,那就最好趁现在陷的不深,到此为止!”
    想想母亲的话,又看看林放,文丽心头忍不住一阵难受。
    她知道母亲是为了她好,母亲的话也是对的。
    可一想到,要和林放划清界限,彼此再不相见,文丽心都揪紧了。
    文丽越想越是难受,越想越是头疼。
    所有杂乱的念头汇聚在一起,忽然一个念头跳了出来:’嫁给他会害了他,那我要是不嫁呢?’
    在一起,但不嫁?
    文丽心头一跳。
    她忽然想到,这未必不是一个办法。
    就算会有些流言蜚语,也是由她来扛着。
    这样的话,她不用跟林放分开,也不会因为喜欢他而害了他!
    文丽越想越是觉得有理,眼睛慢慢的重新亮了起来。
    另一边,林放已经尝遍了所有菜肴,也吃了几个饺子。
    几道菜里面,做的最好的有三个。
    一个东北家常炖鱼,一个红焖羊肉,一个蒸香肠。
    饺子也很不错,不过比起林放自己动手包的,到底差了不少意思。
    但是从普通人家的手艺来看,这几道菜每一样都有自己的特色。
    三个菜,一个饺子,有这几个特色,出去开个馆子,绝对绰绰有余。
    其他的菜,哪怕差上一点,也不用担心没客人。
    文父劝酒厉害,却极有风度。
    自从文母开了口,他就不再劝酒,一边自酌自饮,一边和林放闲聊。
    可能是文父精通国学,深耕传统文学的关系,一开口就是讲古。
    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赋,兴起时,甚至站起来当场背诵一首《洛神赋》。
    声情并茂处,当真是神采飞扬。
    林放满心惊讶之余,再看文家几个女人,每个人看向文父的眼神里,都带着崇拜。
    他一下子悟了!
    文丽的小资情调,根子原来在这里。
    有这么一个精通国学的父亲,文丽作为小女儿,因为对父亲的崇拜,热爱上了文学,好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不说文丽,就连林放看到此刻的文父,都忍不住赞叹。
    能把一条路走到顶部的人,都是了不起的牛人!值得他为之敬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