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懒散人生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百六十四章 火热与骂人(2/2)


    ······

    转回电影战场,此时贺岁档上,《人山人海》跟《让子弹飞》打的火热,老大跟老二打架,剩下的一帮喽啰险些被团灭。

    两部电影的票房成绩都极为优秀,沾了早上映一周的光,《人山人海》票房领先不少,但是《让子弹飞》涨势凶猛,18日的当日票房竟然突破了六千万,超越了《阿凡达》。

    如此一来,压力就转移到了最晚上映的《非诚勿扰二》的身上。

    小钢炮本人倒是丝毫不虚,近几年的贺岁档玩下来,电影虽多,但能真正威胁到他贺岁片之王地位的电影还真没有,突出一个“独孤求败”。

    他今年的重点项目是《大地震》,六亿的票房已经足够让投资者和公司满意。至于《非诚勿扰二》就是一部在贺岁档里凑数的电影,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敷衍感。

    7月底开拍,10月后期制作,12月上映,半年的功夫,能产出什么好作品来?

    即便是有贺岁片金三角:“冯晓刚王硕葛大爷”的加持,这电影还是惨不忍睹,大写的“捞钱”俩字似乎写在了葛大爷那锃亮的脑门上。

    其实,电影里还是有些优秀的东西的,它探讨了生命、探讨了死亡,探讨了美丽跟爱情,也有许多听了让人会心一笑的小段子。

    放在小品里,那绝对出色!

    但是放在电影里,就让整部电影看起来像个段子集合体,完全没有主线故事,走到哪儿算哪儿!

    主角的感情线就更是多余,本来葛大爷跟舒琪俩人就够不搭的,剧情里还加了个李香山,让重点直接跑偏,看完迷迷瞪瞪的,都想不起什么重要情节。

    靠着上一部的观众基础,《非诚勿扰二》的开局堪称完美,首日票房3325万。一时之间,小钢炮大出风头,首日票房榜冠亚军都是他。

    22号当日,全国影院的排片比例为《非诚勿扰二》35%,《让子弹飞》30%,《人山人海》上映接近半个月,排片量有所降低,为25%,剩余的电影则均分10%的排片。

    不过,跟自己两位对手的好口碑相比,《非诚勿扰二》在社交媒体上的名声可以说是臭大街了。

    “冯晓刚生生在王硕写的《李香山传》里加入了秦奋和笑笑两个人物,孙红磊苦啊,本来是主角,奈何碰上冯晓刚跟葛大爷!”

    “这旅游宣传片拍的比《人山人海》强多了,宁皓也就是拍拍山水,哪儿能比得上冯导,专往旅游区里头钻,一进一出一分钱没花,还白落几千万!”

    “王硕是不是要给春晚写小品啊,怎么这电影跟小品集锦似的?”

    “葛大爷的屁股挂在了姜闻的树上,冯导的屁股,估计是挂在花艺的银行账户上了。”

    “谁都不服,就服冯导。香江导演圈钱,那都是外行。圈钱电影啊,还得看咱小钢炮的!”

    其实吧,植入广告这件事,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不能说绝对正确,也不能说绝对错误,只看一个指标:电影好不好看。

    好看了,你怎么说都有理。

    不好看,你说出花来,人家回应就一句:你拍了个烂片!

    《非诚勿扰二》就属于这第二种情况,第一部广告虽然也多,但至少剧情上说得过去,有个主题能让主角不停的抒发人生感想,没那么膈应,甚至于在葛大爷的演绎之下还挺讨人喜欢。

    而第二部那些感悟跟剧情的割裂太严重,跟人物的割裂也太严重,毫无来由的感悟,没人在乎。电影不好看,里头的那些广告自然就被提了出来。

    眼看贺岁档老大的位置不保,冯晓刚看着网上的那些评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面对新华社的一篇社论,冯晓刚直接在微博上回应道,“污蔑出品方买通媒体对影片交口称赞,极尽能事给蓬勃发展的电影产业抹黑,把电影业形容得不堪入目。请问新华社记者,你何以对华语电影怀有如此深仇大恨?”

    这话说的,杀人诛心,就差问一句“是何居心”了。

    成了大师,大概脾气也会相应的增大。

    所以说,还是老谋子靠谱,我拍我的电影,你们该骂骂,该看看,跟我没关系。

    什么叫大师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