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343章 决战江南(2/2)

    现在马国柱也宣称,谭泰等南下后直接抢江北百姓手中的粮维持,而不是再考虑如何从北直或山东河南等地运粮过来,就地取粮。没粮就把牲畜吃了,再没了牲畜那就直接把附近的百姓抓来充当军粮。

    “太过骇人听闻,直接去抓百姓做军粮,那岂不是朱粲、黄巢等人所为吗?那朝廷还如何能得民心拥护?”严我公质问。

    马国柱却毫不在意的道,“战争本就是残酷的,试问我等若是被围困在江宁城中,江宁如此大城,城中居民众多,一旦缺粮,到时会是什么景象?我来告诉经略,到时城中百姓会先把那些乞丐吃了,然后是一些没什么保护的流民、老弱,最后是妇孺,再后来就是易子而食,直到城破,或者吃到最后一人为止·····”

    “要保江宁,也只能不走寻常路,兖州有两万精锐在,不能因为没有粮草就动不了,关键的时候,一切手段都得用上。”

    “如果兖州两万人至江北扬州,然后浙西等再汇聚两万人至南面苏州,再放弃池太徽宁等城,把兵马都调来江宁,则我至少还能聚起五万人马,完全可与明军一战。我一直认为,明鲁监国兴起时间不长,其兵马也不多,尤其精锐更少,一直以来都是流窜作战,避实就虚,真正要正面对决,我们倚江宁坚城,再建江北江南两大营,则不仅能守住江宁,甚至有机会将明军一举击溃。”

    “必要时,甚至湖广的兵还可再顺流而下增援。”

    康喀喇表态,“我支持马总督的提议,我大清入关以来,战无不胜,湖广明贼的溃败更说明清军多是乌合,我们必须得主动。”

    严我公沉吟许久。

    “也好,那就按马总督和康侍郎所言,咱们就在这江宁跟明贼决一死战。我这就给朝廷上奏疏,请你们与我一起联名上奏,急调山东谭泰两万人,再调湖广一万八旗南下,并调浙西等两万人,以及安庆池徽等地万余绿营过来,其它的先不管了,先集中兵马跟明贼主力会战。”

    “土国宝。”

    “下官在。”

    “你是本经略新授江宁巡抚兼提督操江,就由你随康侍郎先去苏杭,召集南面之兵,至苏州集结汇合,然后沿运河北上至镇江建立江南大营,收复镇江再援江宁。”

    “马总督,还得有劳你亲自去趟山东,请谭泰大军南下,并进驻扬州,在扬州建立江北大营。并调河南兵南下。”

    “刘应宾!”

    原安徽巡抚,现江南左布政使刘应宾一直没吭声,听到点名赶紧站起来。

    “你去上游太平安庆徽池等府,调集各地绿营赶到江宁西面的大胜关一带建立江西大营。”

    “本经略领兵八千守卫江宁城,城外三路大营,誓死守卫江宁城,与明军决战到底!”

    土国宝愣神。

    “经略,部堂,现在弘光还在城中,钱谦益和陈洪范也在城中,是不是利用弘光跟鲁监国议和?朝廷不是答应说只要鲁监国肯谈,可以放宽些条件吗?”

    “可鲁监国根本不见使者,也不肯议和。”

    “那把条件放宽些?哪怕是能拖延一时也好啊。”

    土国宝心里没底,而且他也并不愿意看到清军真的就将明军给击溃歼灭,甚至因为认定严我公就是鲁监国的间谍,所以他觉得严我公的这个大动作大部署,明显里面肯定有许多坑,就跟镇江一战一样。

    他宁愿少折腾。

    “那鲁监国正占上风,此时哪有到嘴肉不吃的道理?”

    “不如先送点银子,实在不行,把弘光直接送过去也行。”

    严我公看向马国柱和康喀喇。

    康喀喇低头不语,明显不愿意掺合这事,或者说不想将来担责任。

    马国柱则犹豫了下后道,“借议和之机多争取些时间是好的,只是现在也没多少银子了。”

    严我公道,“现在府库没钱,也只能让士绅百姓们捐,形势危急,人人都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每户当出一丁,轮流上城协防。按上次派捐的数额,再征三百万两银上来,一百万拿来送去明军以示议和诚意,剩下的两百万,拿来赏赐将士义勇!”

    马国柱等都是点头同意,反正又不用掏他们的银子。

    上次征三百万,他们还分了一百万,现在还少了好几个死鬼分银子,若是再分一百两,那他们到手的能多分许多。

    一百万送给鲁监国求和,一百万赏军,他们几个再分一百万,完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