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投进竹篓里,又如此这般
地再爬下平坝攀到公路上,将竹篓里的玉米棒扔到平板车上,丈夫替代了马匹,
拉起缰绳顺坡而下。
在山坡趋向平缓的一侧,筑起陋简不堪的农舍,屋顶不见片瓦,窗口没有玻
璃,只是钉着一根根竹条,即不遮风,更不挡雨,乍看上去,与监狱毫无二致,
甚至为了节省建筑材料,许多农舍只有一面山墙砌着砖石,另一侧敷衍缭草地绑
扎着竹条。
辛勤收获来的果实随便铺放在公路旁,身着深蓝大褂的老太太使用着最原始
的、形状颇似三节鞭的农具,反复地抽打着庄禾;纯朴的少女则站在自家的屋檐
下,摇晃着大如磨盘的竹箔;家庭主妇在院子里忙碌着农活,三、四个分别只相
差一年多的孩子光着屁股蛋、手里拿着半穗熟玉米,围拢在她的身前左右,一边
啃着玉米粒,一边在粪堆边戏闹着。
“嗳哟,”我端着相机,正咔嚓咔嚓地按着快门,年迈的乘务员悄然坐到我
的身旁:“小伙子,这又穷又破的,有什么好照的啊,不浪费胶片么?”
“是呀,”我收起相机,转过身来:“大伯,这里咋这么穷啊!”我皱着眉
头问乘务员道,乘务员叹了口气,一边卷着旱烟,一边解释道:“环境不好,满
山都是石头,没有像样的平地,种不出好庄稼来啊!唉,”乘务员继续道:“这
里还算不错呐,还有点小坝子,有的地方,找不到一寸平地,比这还穷啊,你是
没看见啊!”
“这可怎么呢!”我叹息起来:“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
银!……”
“小伙子,你是北方人吧!”我帮老乘务员点燃香烟:“嗯,东北的!”
“哦,东北,”老乘务员立刻来了精神:“我去过,我参加过抗美援朝,我
们的部队从朝鲜撤回来以后就驻扎在四平。啊,东北是个好地方!城市一处连着
一处,遍地是工厂,粮食多得很啊!”
“大伯,你当过兵,打过仗?”
“是啊,”老乘务员自豪地说道:“我在朝鲜跟美国佬打过仗!”
“大伯,上战场的时候你不害怕吗?”
“怕啥啊,怕也没用,”老乘务员说道:“炮声一响,大家都兴奋起来,没
命地往前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当时谁也没想到会死人的!”
“你不怕炮弹炸着你?”
“小伙子,上战场的次数多啦,听到炮弹声就差不多能判断出它大概能落在(责任编辑:admin)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