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镛按:第四、五部的问题(交流帖)
附体记33章节起,是重签河图以后续写的,
故事延续的是31章开始的走向(伏线则更早),
这趟东府之行,可说是撑起全书骨干,
故事能走多远,全在骨干的扎实程度。
不少读者看到第四部,反馈说人物出场过多过频,
汗,可能是写作中断许多,
这些人物等得太久,不甘寂寞,急着跑出来吧:)
对于作者本身而言,
这些人物,早在附体第五章李丹一降落临安贾府的时候,
已经在脑中埋伏好了,
没有东府,
或许李丹的故事,
就是最初简介所构思的“以采补贾府上下女子的阴精恢复功力”,
然后杀几个道士,报仇雪恨这么简单,
那么,附体记应该会是个十分“轻(轻松)”“薄(没啥实质内容)”的故事。
没有许多枝节的负累,
也许单纯从轻松阅读的角度来说,或许更易讨好读者,卖得更好也不定。
但《附体记》作为我的第一个长篇,
选材与角度又颇有些新意(在自己的写文历史中),
随着陆续写来,整个幻想世界逐渐成形与丰满,
我越来越不舍得浪费这个题材,
脑海中的许多千奇百怪的情景、刺激的画面也吸引着我,
让我把局面写开,视角打开,
最后附体也许会是个颇有意思的大寓言,
会是本不那么让人看过后迅速遗忘、丢到一边的故事。
(至于能完成得如何,则是考验我的学习与进步的能力了——我本来是没有这个功力啦!)
嗯,话说回来,读者是检验一部作品的最强悍的标准,
我一直觉得,没有经过商业市场的洗礼,不会有太大进步,
这也是促使我走商业写作的动因之一。
附体记实体书出版行情方面,
第三部或许是在罗大的推荐下,
似乎有往上冲的迹象,
第四部却往下滑,
目前第五部则有“扑”的动作(嘿,扑街之“扑”啦)。
我想,第五部的下场,
应该是第四部内容造成的恶果,
实话说,写第四部的时候,也算呕心沥血,用意颇深,字字皆心血啊。
本以为第四部开始刊载网上没有的新内容,
多少会提升一些销量,
没想到却出现相反的结果。
嗯,虽然是出版的收入对在下只是小钱,
但多少有些虚荣心,
因此还是很在意的,同时也比较好奇,
所以这里想请教一下诸位看客,
尤其是看实体书的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