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楼上的那位观点不同,您并不是在女性角色描写方面有所欠缺,而是H部分的女主角缺少人物形象的塑造。比如在本章中活泼可爱的海兰,我个人认为就比那位朝鲜王妃要来得鲜明的多。
一点点浅陋的意见,希望您能考虑一下。在此再次感谢您的大作。******就故事而言,明朝最精彩同时也最重要的是明末、大顺、清初历史时间段。
只要讲好这段历史故事,加上小小的改编一下也未尝不可。
历史剧本已经备好,顺理成章就行,切不可,虚设军事势力,那样往往最后累着作者自己。
很多作者写文章,最后更新迟迟,就是因为没有想好主题和大纲,所以才感觉毫无灵感、无从下手,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作为小说,作为情色小说,那些什么社会经济等等简略写,情与色才是主题,而情在历史小说中,战争也是重中之重,因为改朝换代都是往往因战争决定,所以不可忽略。
而作者经过大量的考证明朝历史,要分清楚什么主要什么是次要,甚至次次要。
历史人物的生平年月这些是次次要,读者没有几个会在乎,谁当时是多少岁。
明末,满人当时国力,人口不足百万,八旗兵撑死八万。辽东距后金沈阳三百公里,而绕大弯南下至少一千余公里。皇太极主力避实就虚攻其不备,但路远难测后勤不济,更可怕的是沈阳空虚,皇太极以沈阳作抵而一赌国运!
袁崇焕与岳飞类同,军事家缺乏政治头脑。假如战死沈阳,历史会有壮丽的传说。退一步战死天子脚下,也算功过相抵。但回京不死就是千古罪人。袁若懂政治,一定会换个沈阳死法。而懂政治的崇桢哪怕没有反间计,也要用将军的血,洗白自己窝囊的本相。
公元1643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当时袁崇焕已被处死。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
朱由检急命袁崇焕手下大将吴三桂入京,吴三桂却按兵不动(看透朱由检、憎恨李自成),接着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
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清军8万、吴军5万;大顺军十余万,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至此大顺急速衰弱,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
此战的胜利,开启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在全国的统治。
这段战争是明末、大顺、清楚的历史战争交合点,这一段历史决定了天下的走向。吴三桂宁愿投靠满清也不会投降大顺,也是情理之中。
历史小说脱离不了战争,少了战争也就不好看也不叫历史小说了。而经济、社会、科技什么的这些都可以简略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