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之翼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死神之翼第45部分阅读(2/2)
    一小队战士经过黎杰的身边,看样子是些刚刚出完公差正在归队途中的新兵,他们看到黎杰独自一人站在那里沉思,就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

    黎杰从沉思中醒来,他看着眼前这些陌生而熟悉的身影,看着他们稚气未脱却饱经风霜的脸,心中突然莫名涌起一股冲动,他真想跑过去和他们每个人拥抱,就像拥抱自己的兄弟、自己的亲友甚至自己的情人,但是常的理智促使他克制住了这种想法,他很清楚,自己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喜欢冲动的小兵了,所以到了最后,他只是冲那些带着疑惑且年轻的脸笑了笑,并轻声而简短地解释了一句:“我是以前这里出去的兵,现在回来看看。”

    站在队列左侧的带队的班长原本没有太注意黎杰,已经走过去了,但黎杰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还是给他听到了,他扭头看了黎杰一眼,突然下达了“立定”的口令。

    “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向老兵敬礼!”班长的口令响亮而清晰。

    “唰”地一声,战士们面向黎杰举起了右手,敬礼的动作整齐而充满朝气。

    黎杰不由自主地举起右手回礼。

    “礼毕!向右转!齐步走!”班长再次下令,战士们依照口令放下右手,然后向右转身,然后迈着整齐的步子走了,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不远处的土堆后。

    就这么简单而平常的一个军礼,就这么简单的一个“老兵”称呼,没有多余的语言,没有过多的交流,没有虚假的客套,时间也只是一瞬间,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但是,正是这种内心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对黎杰心灵的触动却不是一点半点的,此时,他的心里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很显然,那个班长看他穿着便服,就把他当作以往从这里退伍的老兵看待了。退伍老兵因为对部队的无限眷恋而找个机会回老部队常有的事,而这些老兵也往往最能赢得老部队新兵们的极度尊重,这种尊重虽然有时候从外表上看不出来,而且新兵们表达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它却实实在在扎根在大家的心底。

    现在,黎杰也有幸体验退伍老兵们的这种感觉,这种感觉虽然不能给他带来任何虚荣,却能让他心里觉得非常的爽。同时,这也让他深深地感觉到,对于部队这个大家庭,每个只要在里面呆过的人,都永远把自己的灵魂留在了那里,不管以后身在何方,不管以后做何工作,他都会对那里梦绕魂牵。

    黎杰这样思考着感叹着,两个小时很快就过了,可是来路上还没看到张娟的影子。

    黎杰心里并不着急,因为他早已作好了张娟不会赴约的思想准备。他想,不管张娟来不来,自己都会在这里等过这一天,在黎杰心中,这一天的概念里当然也包括了整个晚上,他把终止时间定格在了明天早上八点,如此算来,如果张娟没来,黎杰将在这里呆上十几个小时,对习惯了潜伏训练的黎杰来说,这十几个小时根本算不了什么,况且,潜伏训练时要求一个人躲在那里一动不动,现在至少还可以四处走走,相比而言,这已经是天堂里的生活了,这样的心态使他有足够的耐心在这里等下去。

    于是他找了块体积较大表面稍显平整光滑的石头坐了下来。因为二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而且需要赶时间,所以他一直找不着合适的机会进食,此刻清闲下来,他终于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幸好他身上还带着些干粮,那是他今天下汽车时从路边小摊上顺便买的,此刻刚好拿出来就着山包边的溪水吃。

    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那样不听话,你让它快时,它偏偏很慢,你让它慢时,它又过得非常的快,黎杰此时对时间的感觉就是这样时快时慢。因为经度的原因,这里的黑夜来的格外早些,所以黎杰在盼望中早早迎来了黄昏,可是直到此时,张娟还没有出现。

    这一带是高原地带,而且现在正时值初春,所以这里的夜晚更显春寒料峭。天上挂着一轮圆月,高原的月光因为少了大气层的遮掩,显得分外的皎洁,也平添了一丝丝凉意。黎杰虽然穿着棉衣,也还是觉得有点冷,但因为他体质健壮,而且觉得身上冷时就站起身来活动活动,所以也尽能坚持得住。

    月色中,黎杰突然现小山包下的出现了两个身影,他们正迎着夜晚的凉风往自己所在的方向走来,黎杰心里一喜,以为是张娟来了,但他随即反应过来,来的人中肯定没有张娟,因为无论是身材的轮廓还是行走的步态,两人中都没有一个跟张娟像。

    走近后黎杰才现,来的人是一对彝胞夫妇,而且黎杰一眼认出来了,这对夫妇就是黎杰和张娟曾经见过的那一对,他们就住在小山包上可以见到的那座土夯的房子里,黎杰和张娟曾经去他们的家参观过。

    这对夫妇显然对黎杰也还有印象,他们一走到黎杰身旁,就很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并说起了三年前见过他的事,他们说的虽是彝语,但是黎杰都能听懂,因为黎杰以前专门学过彝语,而且还能用彝语跟他们进行对话。

    黎杰对这对彝胞夫妇隔了这么久还能记得自己感到非常的吃惊,他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他们的记忆力,同时黎杰的心里也有些激动,因为他来这里大半天了,现在总算遇上熟人了。

    那对彝族夫妇先是盛情邀请黎杰到他们家里去做客,他们说外面的天气太冷,呆在这里会受凉感冒的,他们家里还备有热饭菜,欢迎黎杰前去进餐。

    黎杰婉言拒绝了夫妇俩的好意,并对他们的盛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他将一直呆在这里直到明天早晨。

    那对夫妇中的丈夫突然问黎杰道:“你是不是在这里等人?等以前那个跟你一起到过我们家的女人?”

    黎杰非常惊诧地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丈夫道:“她半年前也来过这里,现在再不会来了。”

    黎杰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他内心里又隐隐觉得这是真的,他不禁追问道:“半年前你们见过她?你怎么知道今天她不会来了?”

    丈夫回答道:“半年前的一天,我们看到一个姑娘独自一人在这里转悠,而且一转悠就是大半天,我们就过来问她是不是有事,需不需要我们帮忙,那个姑娘认出了我俩,说曾经和你去过我家,她现在是来这里找你的,可你一直没有来见她,她说的话我们不蛮听得懂,有点文绉绉的,我们都弄不大明白,我们的话大概她也听不懂多少,所以我们之间话讲得不是太多,后来,她掏出纸和笔来写了一封信留在我们手里,说是今年的三月十二日这天如果有个男人来这里等人,等到夜深了还没走,就把信交给他,若是那人没有来或者来一下就走了,那么就让我们把那封信烧掉,当时她还跟我们详细地描述了你的模样。”

    那个妻子抢过话题道:“今天一早我们就在留意你来没来,你一来,我们就认出了你,但是我们没有马上来见你,因为我们必须按照那个姑娘的吩咐做,这点还得请你原谅。”

    黎杰满怀钦佩地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你们真是好人,请问,那封信还在你们手上吗?”

    妻子说:“是的,信还放在我们家里,你现在就跟我们去取吧。”

    于是黎杰就跟着夫妻俩来到他们家里,丈夫招呼黎杰坐在火盆边取暖,妻子则想先去给黎杰准备饭菜,结果被黎杰坚决拒绝了,现在,他只想尽快见到张娟留给他的那封信。

    妻子只好先去拿信,信很快取来了,虽然没有信封,就单独的一张纸,而且已经过去半年了,但是那封信依然保存得很好,由此可见这对夫妇的良苦用心。

    展开信纸,出现在黎杰眼前的是一行行娟秀的字,黎杰迹,就知道那正是张娟的,只见信上写道:

    阿杰:

    很想见到你,但每次都见不到你,这么长时间来,我得不到你的一点音信,也不知道你现在在哪。我曾经给你所在的部队写过信,却从来没有受到过你的回信,所以现在我连信也不敢写了,因为我不知道该往哪里写。

    这次我有机会回了趟国,终于忍不住提前来到了我们之前约定见面的地方,我不指望现在能在这里见到你,但是,我知道这里曾经留下过你的气息,我别无奢望,能来这里闻闻你的气息也就心满意足了。

    三年之约,当年说出来虽然很浪漫很好玩,但是现在我才感觉到,这样一个时间对一个处于相思中的女人是多么的漫长,我想我是很难撑下去的了,阿杰,女人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和自己喜欢的男人经常厮守在一起,这点,你能理解么?

    我真傻,当年你去部队前前来征询我的意见时,我没有劝阻你,当时我认为,你去部队只是为了散散心,部队生活不适合你,过不了多久,你会主动离开那里的,但是上次我来看你时,我才知道我当初的想法错了,因为我从你的眼神里看出来了,你已经迷上了部队,你不会轻言离开的了,即使为了爱情,为了家庭。

    请原谅我要说我不喜欢我的伴侣一直呆在部队,因为我只是一个小女人,适应不了军属那种离多聚少的日子,也没有许多军嫂那样的高尚情操,我只是希望过上一种简简单单的生活。

    这两年多来,我在国外过得还算不错,当然,这只是说物质方面,现在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自己开办经营的中国餐馆也效益很好,但是,我特别渴望有一种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你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伴侣,只要你能脱下军装,回到平常社会中来,不管你愿意呆在国内还是前来国外,我都愿意永远追随你,我都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

    也许我说爱你是我的一厢情愿,但是我就是要这样说,而且说过了也不后悔。明年的三月十二日,是我们约定见面的日子,请原谅我要失约了,原因很简单,我怕到时候会遭到你的拒绝,那种当面的拒绝是我接受不了的,所以我宁愿采取现在这种交谈方式,这种方式至少有两个好处,一者可以免却遭受拒绝后的尴尬,二来只有你来了,你才能知道我的真正意图,如果你没有来,就无需续写下文了。

    我会在国外一直等候你的消息,一直等到我认为不再需要等候的那一刻止,如果你前去赴约了,如果你看到了这封信,如果你愿意接受我,请在网络上联系我,我的邮箱是xxxx。

    草草几笔,难以全言,祝你健康快乐!

    x年x月x日

    张娟

    看完张娟的信,黎杰心里莫名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失望,也隐隐有一种释然后的放松,他没有吃那对热情的彝族夫妇专门给他准备的热饭热菜,也不顾他们的极力挽留,就向两口子告辞离开了,临离开前,他掏出一千元钱来偷偷塞在了那个丈夫的口袋里,算是对这对朴实忠厚的夫妇的一点酬谢。

    黎杰走出土夯房,再次来到小山包上。此时已月上中天,周围的夜空蔚蓝而深沉,加上点点繁星的衬托,高原的夜空显得出奇的美。黎杰眺望着远处只剩下稀疏路灯的基地教导大队的营房,禁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刹那间,一股清爽的凉风直抒胸臆,使他的脑海里一片清明。

    黎杰突然想起了古人朱熹的一句话:“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是啊,自己既然明白了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那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呢?一如既往地干下去就是了。(第三卷完)。

    第一百二十九章 真正的任务

    黎杰的赴约之旅很快就结束了,第三天的下午,他就回到了北京

    黎杰原本还想去阿满村看看的,自从张娟出国后,阿满村的事就一直由大学同学程平在打理,程平是个办事能力很强的人,黎杰对他从来都是放心的,他之所以想回去看看,是因为他已经好久没见到过阿满的母亲和村支书了。

    不久前在sc市见到陈锋时,黎杰还和陈锋聊起过这里的事,陈锋是有时间就来这里转转的,从陈锋口中,黎杰得知阿满的母亲身体不是太好,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说有事马上就会有事,能多见一眼就多见一眼,陈锋的话勾起了黎杰心中的某种情感,所以他很想回来看看。

    但是黎杰最终没能成行,因为他在刚刚完成基地教导队旁的小山包之行后,立马就接到了来自死神之翼部队的召唤令,上级命令他最迟在第二天天黑前回到北京,至于具体是什么事,上级并没有说明,黎杰也没有仔细问,他也不需要问。

    接到命令后,黎杰一刻也不敢怠慢,就急匆匆地往回赶。由于这里地处偏僻,交通极不达,很难找到合适的交通工具,黎杰不得已去了教导队寻求帮助,教导队领导二话没说,用自己的专车把黎杰送到了xc市火车站,黎杰搭乘火车到达k后,在场又没有碰到合适的回京航班,最后是搭乘运输机回的北京。

    在北京机场,黄大校亲自开车来接黎杰,至于刘参谋,这次却没见踪影,黄大校这次开来接黎杰的车也不再是卡车,而是一辆挂着地方牌照的奥迪小车,小车的牌号也极不打眼,是放在车流中很容易让人忽略的那种。

    黄大校在机场出口把黎杰接上车后,一路就很少说话,只是闷声开车,黎杰也就不多说话,也不问什么,只是静静地坐着。在车上时黎杰现,黄大校这次并没有直接把他拉回苇子坑的那家宾馆,而是把车开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此时的黎杰对任何事都处变不惊,他知道,黄大校这样做肯定有这样做的理由,至于这个理由到底是什么,自己现在根本没有必要去打听,到时候自然会知道的,所以他对周围的一切都不闻不问,只是抓紧时间稍事休憩。

    汽车驶上了开往密云方向的高公路,在1213号公碑处有一处高公路服务站,黄大校不声不响地将车开进了服务站。黎杰注意到,该服务站房子虽然不多,却是依山而建,越过服务站的房顶,可以看到连绵不绝的后上和山上郁郁葱葱的常绿树。

    就在黎杰以为汽车将要停在这里时,黄大校却将车开进了服务站左侧一间外表看起来象停车房的房子,让黎杰没想到的是,这间停车房的后墙也是升降门,他们的车子一进去,后面的升降门就自动打开,展现在黎杰眼前的,是一个黑黝黝的山洞和一条平坦的水泥大道,汽车一驶上水泥大道,后面的升降门又自动关上了,然后,山洞的两侧突然亮起了灯,雪亮的灯光登时把洞内照得灯火通明。

    汽车沿着山洞内的水泥道一直朝前走,在通过了几道哨卡,拐过了几道弯,开进了大约5oo米左右之后,迎面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天井。

    当汽车开到天井的中央时,黎杰粗粗地观察了一下:只见天井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周围都是人工开凿的峭壁,足有六七十米高,峭壁上每5到1o米就可见到一个小洞口,小洞口都用铁门封住了,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出来里面装有什么东西,天井的顶上张着一张巨大的伪装网,把整个天井都覆盖住了,天井的面积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地面光滑而平整,看样子这个天井是人工开凿的,然而让黎杰看到奇怪的是,偌大的天井里根本就没有摆放任何东西,因为没有人说明,黎杰也不知道这天井是拿来干什么用的。

    汽车一刻也没停留,就拐进了天井右侧的一个小洞口,在经过小洞口门时黎杰注意到,这里说是洞口,实际上只是洞口上开的一道小门,整个封堵洞口的大门要是打开,其宽度足足可以并排行驶六辆以上的卡车。

    汽车进入小洞口后,展现在黎杰眼前的却是一个硕大的洞厅,洞厅的面积与外面的天井比起来,又不知大了多少倍,其高度也有二三十米,里面停靠着许许多多的大型卡车、导弹射架、各种各样的装甲车、起重车以及很多黎杰叫不出名的装备,黎杰一时之间想不出这些大型的装备是怎么通过刚才进来时相对狭小的洞口运进来的,看来自己和黄大校刚才走的只是通向这里的小路,在其他的什么地方,一定还有更大的入口和出口。

    直到此时,黎杰才根据这些设备判断出来这里原来是我军的一个秘密导弹射基?br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