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三章 【口舌之争】
    听说纪纲是燕王府的人,茹太素眉棱骨不易察觉地一跳,打量着纪纲,淡淡笑道:“哦?!原来是燕王府的,难怪如此的气宇不凡了,燕王殿下近年来名声日隆,看看府中家将便可窥端倪了”,说着便扫视二人,话锋已是一转:“二位大人一位是大理寺的堂官,一位是燕王府的干将,却不知这一趟山阳谁是主,谁是次啊?”

    徐贲听他不着边际的胡吹乱侃,倒像是在反过来质问自己,心头火气早被撩拨得不可收拾,只等着寻个话缝就要发作。()纪纲却听出此人话里话外其实都在将他们往火坑上引,一个不小心便要被他拿住把柄,这人不可谓不阴毒,也不可谓不老辣。生怕徐贲一怒之下胡言乱语,纪纲连忙接话,仍旧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大人说话还真是好笑啊,啊?哈哈哈。在下一介草民,如何敢居于徐大人之上?况且徐大人乃是大理寺堂官,大理寺是个什么地方,除了当今万岁,能支使得动的就只有总领六部的太子殿下了。这与两个大案由太子主审、燕王协理是一个道理。这一趟山阳之行,没有太子授意,大理寺怎敢擅动?可既然太子有了安排,那燕王殿下自当鼎力相助。只是在下无能,只能帮徐大人做些牵马坠蹬的事,略尽微力罢了!”

    这话至此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纪纲和徐贲两人来山阳,是以徐贲为主。重查杨怀宁灭门案和汪广洋暴毙案则是以太子为主。支使大理寺派员来山阳审问茹太素,只有太子有那个权力,自然也是太子的主意。

    茹太素听罢沉吟了半响,似乎是掂量纪纲话里有几分可信,似乎又在掂量着事体的分量,许久方淡淡一笑,摊开双手故作无奈:“大理寺本是上官,下官原本便只有奉命的份儿,何况还有太子在后面署理,就算给下官十个胆,下官也不敢不从啊。二位大人有什么话尽管问吧,下官必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敢有半点隐瞒!”

    “好!哈哈哈,那就恕本官得罪了”,徐贲忽然开怀大笑,大模大样地端直了身子,闪着眼盯着茹太素,故作威仪道又故作神秘地问道:“茹大人,不知你可认得一个叫叶伯巨的?”

    他要问叶伯巨是所有人都猜到了的事,上次大理寺来审问茹太素,问得不也就是叶伯巨的事?如今他们来重查,茹太素心里自然知晓问题出在哪里,又怎么会不知道他们要问叶伯巨?可偏偏这徐贲迂腐书呆子,竟学着街边说书人口中的“包青天审案”那一套要做个环环相扣的神秘模样,实在让人觉得好笑,更觉得可笑。可如今他摆着官威,人人都只能强忍着,不敢表露半点不恭敬。

    虽然如此,茹太素还是一时没有忍住,嘴角不自觉地便抽do了一下,抬眼见徐贲正满脸正经地盯着自己,只有顺势故作轻松地笑了笑,伸了伸腰板掩饰住方才的尴尬:“呵呵,徐大人可说的是原先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