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发之后,我第一时间查阅了中标企业和华阳公司之间签订的转包合同,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不论是转包手续,还是相关费用,都是合理合法的。另外,我还与华阳公司的李经理有过单独接触,但对江成之死,李经理反倒表现得十分委屈。”郭弘明首先阐述到。
“李经理因何委屈?”陈涛问。
“据李经理反映,江成此人十分吝啬,合作也不讲诚信,不但把建筑款一再压低,并且,为了省钱,江成还让建筑工人用老旧的材料搭建安全支架,结果出了问题,赔偿费用还要华阳公司承担。”郭弘明转述到。
“能否证实李经理的话?”陈涛问。
“江成一再压低建筑款,确有此事,除了李经理,华阳公司的其他负责人员都可以证明。至于用老旧材料搭建建筑支架,他人都表示不知情,如今江成已死,就是死无对证了。”郭弘明说。
默默点点头,陈涛接着转向袁林,“事故现场调查得如何?”
“通过我们对事故现场的详细调查,以及专业工程人员对倒塌支架的技术分析,普遍得出的结果是,事故的发生,的确有外力的因素,但是,若想达到让江成死亡的效果,必须要借助人力。”袁林十分肯定地说。
“详细说说!”听到这一结果,陈涛立即打起了精神。
“所谓外力的因素,就是魏所长曾经列出的三条,一,安全支架破旧,存在质量隐患;二,支架上承重物过多且支架接口处不牢靠;三,案发当日有大风,会吹动支架上的防护形成一定拉力。”很快,袁林摆出了例证,“从理论角度出发,综合以上三点,图楼工地的支架,确实有倒塌或是破损的可能。但是,专家表示,即便支架在外力因素下遭到破坏,也只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整体支架都会出现零散情况,而不是仅有仪式台方向的支架整齐倒塌;第二,支架会在原地散落,其破坏距离,不会这么远。所以说,如果想出现案发当日的情况,只可能是有人在提前拆卸了几处关键接口的连接螺丝后,再借助人为推力,将支架推到仪式台上。”
调整了一下语速,袁林接着陈述到,“另外,我还注意到一个关键的细节,那就是支架承重物的摆放位置。”
“支架承重物的摆放位置?什么意思?”听到这里,叶惠宁表示不解。
“我注意观察过,由于图楼扩建工程才刚刚起步,支架上的砖块水泥等承重物,一般都放置在支架五到十米的高度上,即二三层楼高的地方,所以,尽管承重物过多,仅凭这高度,也不可能让支架失衡倒塌。可唯独倒塌的那段支架,上面的承重物却放在了二十五米左右的高度上,即六七层楼的位置!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尚没有必要在那么高的地方摆放过多承重物。”袁林进一步分析到。
“经林子一说,事情很明确了!江成的死,多半是谋杀!而不是意外!”这时,吴昊伦又插言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