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地球村的报告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 十章 生 离 死 别(2/2)
生误症,与病人开国际玩笑,将病人吓得半死不活,现实中也不是天方夜谈这就是负意识产生负能量的极端例子老人们常说:天吓人吓不死人,人吓人要吓死人的这种“玩笑”不能开毋庸置疑,负能量能致人死地

    意识意念无处不在我们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无不是意识的载体或说意识的外表和结果

    我们的思想确实能与实体世界互动,不管我们是否知道这一点思想自始至终都在对世界的改变产生影响甚至进入亚原子层面这就是说意识已超越物质的稳定结构,起到改变物质性状的效果看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因抓钱举纲而迅速恶化,就会对上述论断心悦诚服了

    文化不是因为现代物质丰富才兴旺起来的全世界所有人类的文化,不管其宗教信仰,或人种肤色,归根到底都是一种大慈悲的文化,劝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而不是号召人们去烧杀抢掠,欺侮弱小人类为什么拥有这种潜在的主流意识?抑或说是这是一种宗教意识?

    人类本来自于天,天是神意识的外化和人格化,宗教不是莫须有的东西,是神对人的救赎人类的宗教是人类对宇宙精神和情怀的继承没有宇宙的无我,哪来人类的自我!

    中央之国的古文化中有“天人感应”一说,这是意识超越物质,超越时空的表述,古文献中举不胜举,说明意识在实体世界的互动古已有之,再一次证明文化与物质没有联动关系文化是精神,是物质产品的能源物质愈发达并不一定意味文化愈丰富,倒是有可能相反:物质的丰厚导致文化的衰败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也

    意念是身体外的物质,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能改变实体世界的能量聚焦的思想对任何事物都可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意识具有改变物质性状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意识具有激励物质世界向某个特定方向运动的力量21世纪人类的发明证明意识超时空和心灵感应也进入物化时代

    归根结底,宇宙是意识的“生命航母,”宇宙意识创造万物

    “大嫂,你还没有告诉我今天何以来此?”崔阳刚想,今天既然碰到这位妇人,想来她有难处,不然,一个妇道人家也不会独身一人来到这西湖边上荒凉之处

    “官爷,你知道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是似曾相识,大凡苦难之家则有各不相同的遭遇,说来话长呀!”女人见对面这位官爷身材高大,脸色黑红,相貌却是一付憨厚的样子,不像是个ji恶之徒,于是,十多年一直压在心头的苦水终于找到了一个缺口似的,一下子不由自主地向对面的男人倾吐出来……

    “我好苦哇,”妇人哇地一声,仰天长叹,一口浓痰从她积压已久的胸中吐出,印在地上还有丝丝的血印

    “大嫂,你不要着急,事已到此,心急也没用在下既然今日碰到你,就会将这件事管到底你平心静气将事情慢慢道来”崔阳刚劝慰她

    “官爷,不,大兄弟,十多年了,没有一个人会坐下来安稳地与我说上几句话,只有一个可怜的小狗与我同病相邻,相依为命;前几日,也许小狗的寿数到了,一命鸣呼, 我真的成了失独的孤老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呀?”妇人哽咽道

    “你的家人呢?你男人哪儿去了?你孩子又到哪儿去了?你的故事刚才开了个头,你不会告诉我你从来没有爱,没有家这样离奇的事吧?”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说来话长,”

    妇人开始讲述她的人生遭遇……

    我父母及祖上是始居浙江的农人,我们在乡下有茶园,靠种茶为生后来北人南下,杭州因天时地利人和,逐渐成就了她今天的地位到我这一代,除保留乡下的茶园,我们也开始进城生活,这就是最早的农民进城变市民的道路

    我们在城里开了一个小店经营乡下茶园种植的茶叶,这是最早的自产自销模式,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大约在十多年前吧,那时的世道也不太平,反正中国老百姓梦中的重头戏:安居乐业,一直是断断续续的折子戏,从来没有一个有始有终的国人喜欢的大团圆大结局那年我已成家,并有个二岁的女孩一天,店里来了位从川藏过来的客户,他来采购茶叶……

    “一个四川人,做西藏人的生意,到杭州来采购茶叶,这是什么路线图?有利可图吗?”崔阳刚表示疑虑

    “兵爷,你有所不知,内情是这样的”妇人看出他的不解,又道:“四川,西藏自故以来是中国之地,有一批江浙籍的人士,有的经商,有的做官,总之在上层混事,事过境迁,天长日久 在那里落地生根了他们虽然已是大半个川人或藏人了,但生活习性不改,对家乡难忘眷恋之情,喝茶就是他们生活中一大保留?剧目’”

    “是呵,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批远走他乡的江浙人在四川西藏生活也不容易,喜爱故乡的龙井,借物寄情情有可原”崔阳刚转而又说:“有人需要就有人为此去铤而走险,这就是商道”

    “一天,川藏来的那位商人正与我家男人在谈茶叶的事,耳闻外面一片嘈杂声和叫喊声顷刻间,这些声音完全变成了令人恐怖的喊杀声和声嘶力竭的求饶声;一会儿,马队的马蹄声呼啸而过,一会儿传来了兵家捣门和翻箱倒柜的声音啊!传说中的造反军终于攻破城墙,血洗杭城了……”

    她继续说道;

    原来,在乡下种些茶叶,拿到城里来卖,只要时势平稳,还能勉强度日,现在官家的兵不作为,民间的造反人士上台作开了,世无宁日,倒霉的永远是老百姓我们一家三口不能坐以待毙,按照商量好和准备好的路线图行动起来此刻,那位川藏来的客人,听到城外的的义军终于打进城里,满城一片杀声,为保全性命,生意也顾不上了,他赶紧提起他的行李卷匆忙离开

    我与我男人也提起早就准备好的铺盖卷慌忙出逃,到乡下的茶园去避灾……

    “你们的孩子呢?你不是说此时你们已有个二岁的女儿了,怎么没有提到孩子带着她一块跑?”崔阳刚表面看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实际上他的心跟针眼儿一样细,百密无一疏漏

    “噢,我倒忘了交代了由于时势不稳,杭州也经常遭受战乱,百姓称此种不得已出走,离开家园为逃难因此我们经常准备好铺盖卷,将孩子包在里边,走时往肩膀上一背就行,一举二得,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说孩子在铺盖卷里喽?”崔问道

    “当然是的啦我们还在孩子头上蒙上块大布,一则透气,二则避免孩子受外界光线和声响的侵扰之前,我们碰上强盗进城或官兵捉强盗此类事,都是这么应付过来的,没有出什么纰漏呀!”

    “后来呢?”

    “俗语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回可闯大祸了”

    “此话怎讲?”

    “我背上行李卷先于我丈夫一步出家门待我丈夫出门时他就遇上了义军我家男人为保全我和孩子,索兴退回屋里与义军周旋起来,这样我背着行李卷就逃过了义军的追逐,离开了是非之地我也没有回来找我男人,我们事先有约,回到乡下茶园,那里有山有水也可生活我们本来就是那儿的人嘛,何必在城里一棵树上吊死呢?人往往是这样,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落眼泪”

    “什么意思?”崔阳刚对妇人最后二句话感到非解

    “现在看来进城未必是好的选择和归宿何以一定要城市化?”

    “城市是人类的终结之地”崔暗地里自语,对农妇的论述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男人后来有消息吗?”崔阳刚顿了一下问道

    “战乱消停后,我回到城里的家,看到我男人已被义军砍死”

    “你的孩子呢?你应该带她一块回城的,她是城里人的孩子,虽然有时因某种原因被疏散或下放,但她生在城里,有权回城,做一名名正言顺的城里人” 崔阳刚虽生在荒芜的大西北,却没丝毫自怨自悲,相反对别人的生的权利却异乎寻常的关心

    “……说起孩子,我连死的心都有……”农妇像被触着了痛处,再次失声痛苦起来

    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